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殡葬文化 >> 坟墓的诞生以及坟墓的作用
坟墓的诞生以及坟墓的作用
日期:2019-04-28

       在屮国人的传统观念屮,坟墓既是死者的葬身之地,也足死者灵魂在鬼神世界的象征符号。乇充在《论衡四纬篇》中“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即把坟慕作为祭祀鬼神的重要场所来看待当代有的学者认为,苌地是祖先与后代交流的场所。

 

      人死之后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自由行动,如问到后代的家中去卒受祭礼供奉,何在人们的观念中灵魂史多的是停留在坟某之中墓地也足阴阳两界的交接点,冥府地界的人处-坟蓽是生与死交界处的物化象征。人们把死者送人坟墓、封住墓穴口,一个墓门阻断;人们与死者在阳界的关系,死各“住”进了坟墓,这坟某也就具体地代表了阴间地界,由于坟墓被人们视为与祖宗神灵交流的场所,故旮些地方坟墓的前阁还专门建有供人们摆设祭品香烛的祭台。

 

       在基诺族的观念中.墓地足死亡者的临时居住地,死者的灵魂在墓地住一年左右才能返冋祖先的居住地。有关墓地的这些观念,说明死者灵魂终回到祖先居作地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死者的灵魂还不能与人问的亲友脱离关系,他们还留恋人间的生活,也眷念自己的亲人。

 

       这样,墓地就成了死者灵魂回到祖先居住地的过渡性住地。正因为墓地被人们视为死者灵魂的安身之地或临时居住地,故围绕墓地产生了各种相应的祭祀活动。以坟墓为场所的祭祀活动称为墓祭,也叫祭墓、扫墓、祭扫、上墓、冢、上坟。墓祭的产生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的墓葬考占发掘中就有所显现。

 

       不过,到春秋战同时期.墓祭活动始变得比较频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了死后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边上,鲁国世代相传每年都定时到孔子的墓前祭祀。后世汉族民间的蓽祭活动非常频繁,多选择在清明、冬至、寒食、屮元降、除夕、大年初一以及死者的忌日举行。墓祭的内容包括为祖先的坟地除草添上、挂纸条、圈纸钱、供祭品、焚烧冥钱、燃放鞭炮、叩头礼拜、坟前野餐等。在墓祭的诸多形式中,清明节的扫某为突出,并形成许多与墓祭有关的象征件行为。广东五邑人每年清明扫墓俗称“拜山”。

 

      墓有始祖墓、本家墓、圆墓和长堆逄之分。始祖墓即太公墓,为一方姓氏始祖之墓,凡该姓氏的子孙均要到场参加祭祀,名为“祭祖”;本家墓为本家祖先之坟墓,只由本家后人祭扫。当地人的习惯,人死后人葬,先立长堆墓,两年后开坟“起身”,即把骨殖改放“金埋”之内,再葬而立墓”,岡墓按例要在清明前扫祭。长堆某按旧俗规定要在清明节凌晨叫五点钟前扫祭,若天亮后才扫祭,便会被讥为不孝。

 

始祖墓规模一般颇为壮观,祭坛宽阔。各房户孙扫菜时,抬着整只烧猪而来,以祭品之宁人数之多,烧耀该房族之兴旺发达。有的少数民族也在死者葬后每年清明时节举行墓祭。如广丙百色和上思等县的壮族、广东连鹵和北江瑶族、占林延吉县朝鲜族、云南红河县哈尼族以及贵州一些地区的苗族,每年清明时节都要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去祖先墓地举行祭献活动。另一种形式的墓祭是在死者葬礼之后的第三天举行。

 

山西一带送葬后三日,由死者的子女及近亲族的亲戚,抬上食品及其他祭物,诸如花、金银山、摇钱树等,到坟前祭奠烧化,称为“复三”。有的地方,还在坟地重开炊烟,烩菜一锅,而且安灶一处,意在另外的世界里开始新的生活。隆林县维新乡壮族死者葬后第-:天,子女耍携带供物去坟前“圆坟”。

 

这种现象在他少数民族中也存在,人们以此表达对死者的崇奉。第种形式是死者埋葬后一周年举行墓祭。西藏米林县珞巴族死者埋葬后一周年,家中要宰两头牛,离家的子女也要各赶一头牛回家,宰杀官请全村老幼,并将牛角送到死者墓上放置,此后不再举行纪念活动还有--种特殊的墓祭形式是死者家属在一年之内每大定时到坟墓前向死者献祭食物,将死者看做活人一般侍奉。

 

基诺族体现墓地是死者灵魂暂居地的习俗之一是家属向死者献饭的习俗。巴亚寨是基诺山大的寨子,20世纪50年代初有一百一十余户,近千人,这个寨了的基诺族对向墓地草房送饭的习俗非常认真。开始时一天向桌地死者送〒餐饭,与人间的三餐一样;过了一个多月,才将一送餐饭减为一天送两次饭;冉过一两个月改为一天送一次饭,一直送到来年的新年。也有个别感情吟厚者,向死者墓地草房送饭的时间超过一年,通过向死者献饭来表达己与死者之间的特殊关系。

凤凰山陵园-武侯区善缘殡葬礼仪服务中心       蜀ICP备12010839号-7
咨询电话:028-68463286 服务监督:18081810758 朱经理